金秋时节的9月下旬,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站第十三期近80名学员怀揣着对教育改革的热情和提升专业的渴望,来到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海,走进专家课堂,思悟名校特色,深度地领略了上海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极富成效的实践经验。
深化教育情怀与信念
22日上午,学员们聆听了国内著名的“青浦实验”领衔人顾泠沅教授的讲座。尽管“青浦实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全国闻名,在场的一些学员也曾聆听过他的报告,但在这次短短三小时顾教授的深情回首与精炼总结中,大家依然享受到一场从教育信念到课堂理念都重新被刷新的思想盛宴。
清瘦、平和、朴素,乍眼一看怎么都像一所普通学校教书多年的数学老师。但他开口几分钟后,你分明地感受到,浓厚的情怀和深远的视野便在你的眼前徐徐地展开。顾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缘起于一座破落的尼姑庵的从教生涯,然后重点对主持青浦数学教改实验近20年来的感知与体悟做了分享。他将自己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三位导师的指导和感染:苏步青教授严谨律己的治学风格、刘佛年教授民主宽容的教育风范和吕型伟教授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秉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理念,顾教授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分析展示了他根植于活生生的课堂进行科学研究的教育行动,给予学员们诸多启发和思考。教育使人年轻,已过古稀之年的顾泠沅教授站立讲台仍然思路清晰、思维敏捷。他提到的“一定要抓住今夜,因为明天从今夜开始”“教育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做教师似乎没有比这一点更高深的道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扎根于中小学校,尤其是活生生的课堂”等观点也引发了学员们的强调共鸣,同时更是传递了依然富有强烈时代感的教育情怀与信念。
洞悉教育变革与未来
1、核心素养透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学员们早已不再陌生,但如何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到各学科教学中,大家仍然心存迷茫。而在此次研修课堂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参访的学校也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按照华东师大杨教授的看法,核心素养的4c层次,都是归咎于对于学生质疑、思考、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我们要培养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首先还要从教师自身开始,突破自我的固有教学模式,做到学科自身和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从而达到学科教学的更高水平。
在上海知名度颇高的吴校长的讲座《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中,所指出的逻辑起点之一就是对今天的课堂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多角度、更深入地了解课堂的状况和学生的学情。只有科学地分析学生需求,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从而为更切实地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服务。
2、上海经验分享
上海作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一直都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同仁前来学习和借鉴。25日下午,学员们聆听了作为上海市教研掌门人专家做的《提升区域和学校课程与教学质量行动研究》专题讲座,讲座传递了上海市近二十年课程教学改革的不凡历程以及最前沿的信息。专家具体从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学校的课程领导、变革教学方式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准确理解课程方案、统筹利用课程资源、有效进行课程评价对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意义,丰富的课程内容也激发了大家对上海教育的持续思考。
研修期间,学员们参访了沪上两所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全国声名卓著的学校——上海市建平中学和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考察学校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变革等经验方面后,学员们也在简报中多角度地表达了颇有思想深度的感悟。
建平中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就以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课程模式、卓越的育人成效,蜚誉海内外。“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是建平人课程改革的宗旨,在建平中学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可以选分层、选课程、选考试科目、选社团、选导师,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需要。建平之行,让学员们充分领略到学校在培育学生素养、贯彻因材施教方面的高瞻远瞩和敢为人先。
在静教院附校逯主任所做的《后“茶馆式”教学》报告中,他讲述了学校“后茶馆式教学”是从“茶馆式教学”中进行的提升创新,抓住教学方式的转变,并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同时结合当下的信息技术手断更好地进行了推进,使学校的课堂教学成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寻找学生的最佳发展期和最近发展区”、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一年级不教数学”等理念和举措,无一不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安排教学,无一不是教育大智慧的体现。
此次研修中,还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教科院以及上海知名中小学等多名教授、专家和一线名师也对教科研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及与学员进行了有效的互动。
体味思想修炼与提升
1、要有大的情怀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有情怀的事业,教育之情源于对生命的敬畏,教育之怀则是使命使然。作为教师,始终保持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才能获得专业的不断成长和职业的深层幸福。此次研修中多位教育大家和专家们的课堂,让学员们也感受到一种大爱:爱学生,爱教育,爱课堂,因为有这样的大气大爱,才有了“大志向”和“大气象”。
2、遵循规律做事
在此次研修多场大咖级专家的讲座中,学员们感受较深的还是一句老话:“按照规律做事。”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可是真正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运用规律做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名利诱惑,同时还有看似高深的伪教育甚至反教育思想,最有效能应对的就是静下心来做真教育。诚如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前不久评价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和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师所言:“他们都是实心实意的老师,真实做人,踏实做事,老实做教育。他们的教育人生,是真真实实、踏踏实实、老老实实的教育人生。”
3、保持思想常新
从事教书育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奠基,这决定了教师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看起来重复而琐碎,实则每天面对的都是成长中的学生,保持思想的常新与活力无疑又是极其必要的。同时,此次参加研修的不少学员都是资深的学校教科研工作者,也参加过不少期培训。如何能通过培训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实施能力?培训中产生的思想火花,怎样及时捕捉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得以运用?如何借用团队智慧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带着这些平时参培中的常见困惑,学员们也与专家、团队等碰撞出不少新的火花。
在研修简报中,学员也感叹道:“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我感觉自己一直被一种激情所包围着、感染着……访学,浸润我的教学生命,拔节有声,就是成长的力量。”大家也非常珍视此次上海的外出学习机会,在聆听教育专家论道中自由呼吸,在感悟教育的本真中探寻生命成长的力量,聚力构建学习研究发展共同体,努力做更出色的自己。正如学员綦飞老师赋词所言:
天海茫茫,秋色连波,雨滴空廊。
赴黄浦江畔,熙熙攘攘;
舍美红妆,不负荫凉。
听名家言,采众家长,
欲与晴日比光芒。
看明日,
站科研讲台,激情绽放。
学习之势高昂,近百英才共聚一堂。
瞻前辈风采,自省思量;
虚心涵泳,不复彷徨。
海风来袭,挂帆起航,
初心不变谱华章。
今展望,
待访学过后,桃李芬芳。